1770公里!“死亡之海”里公路已經(jīng)連線成網(wǎng)
在世界筑路史上被譽為“工程奇跡”的新疆沙漠公路又有新突破!新疆維吾爾自治區(qū)交通運輸廳的最新數(shù)據(jù)顯示:隨著多條線路建設(shè)完成,目前,新疆沙漠公路總里程已達1770公里,“死亡之海”里公路已經(jīng)連接成網(wǎng)。
塔克拉瑪干是我國最大的沙漠,也是世界第二大流動沙漠,東西長1000多公里、南北寬400余公里,自然條件惡劣,被稱為“死亡之海”。沙漠邊緣雖有眾多城市,但被茫茫沙海阻隔,相互往來極為不便,嚴重制約新疆經(jīng)濟社會發(fā)展。修建穿越塔克拉瑪干的沙漠公路,是新疆各族人民的愿望。
1991年,修建新疆沙漠公路被列入國家“八五”重點科技攻關(guān)項目。此前,全世界從未有在流動沙漠中長距離筑路的先例。選擇何種筑路材料、采用怎樣的施工工藝、如何抵御沙害侵蝕等難題擺在面前。
“為此,我國科技人員先后開展了6766次實驗,采集48萬多個觀測數(shù)據(jù),最終創(chuàng)造性探索出‘強基薄面’施工方案:先在沙漠中推出路基形狀,再覆蓋土工布加薄層砂礫基層,振動壓實后,再鋪瀝青混凝土面層。”在路基旁,塔里木油田沙漠公路管理人員李劍介紹道。
1995年,輪臺至民豐的首條穿越塔克拉瑪干沙漠公路通車,引起世界轟動。我國成為首個在流動沙漠中修建長距離等級公路的國家。此后,沙漠筑路奇跡在新疆被不斷續(xù)寫:2001年,且末塔中4井至且末縣G315線岔口公路全線通車;2007年,阿拉爾至和田沙漠公路通車;2022年,尉犁縣至且末縣的新疆第四條穿越塔克拉瑪干沙漠公路建成通車……
沙漠筑路難,養(yǎng)護更難。近30年來,我國科技工作者通過觀測掌握風(fēng)沙運動規(guī)律,在沙漠公路旁使用碾壓蘆葦栽植草方格,有效防止風(fēng)沙掩埋公路;選育出檉柳、沙拐棗、梭梭等優(yōu)良灌木防風(fēng)固沙;開鑿機井、鋪設(shè)管網(wǎng),讓2000萬株沙生植物深深扎根,用綠色長廊牢牢縛住“沙龍”。
如今,這些縱貫沙漠南北的平坦大道,已經(jīng)成為“致富路”“民心路”。依托沙漠路網(wǎng),沙海中的32個塔里木大中型油氣田也正如雨后春筍般迅速崛起。“過去從且末縣往庫爾勒運棉花,要好幾天。尉且沙漠公路通車后,路程縮短了350公里,一趟下來只要6個小時!”尉犁縣棉花種植大戶李金建滿臉喜色地說。